“鉴于贵单位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杰出表现以及良好的公众综合评价,经企业申报、评委会审议,贵单位获评2014年度最佳公益创新奖。”12月9日,经第四届中国公益节评委会审议,苏州科达凭借1年来助力思源公益远程支教项目,荣获最佳公益创新奖。
时间固定、路途遥远
短期支教缺乏连续性
据了解,思源公益的前身为上海交通大学甘肃支教团,2007年,在共青团上海市委、交大教育发展基金会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支教团进行改组,思源公益应运而生。如今,该公益机构已经逐渐从一个致力于中西部教育的支教组织,发展为一个以支教为基点,囊括远程教学、思源图书馆、体验式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益组织。
思源公益-甘肃支教团
近十年间,思源公益每年都会输送交大优秀志愿者,前往甘肃地区支教,与服务地建立了良好的信任与合作基础。但是,短期支教缺乏连续性,时间的固定以及路途的遥远使得许多热心人士无法参与其中,优质教育资源难以共享。秉持“技术点亮公益”的理念,思源公益希望借助科技,将远程教学作为暑期支教的横向扩展。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远程教学跨越时空距离
2013年3月,苏州科达与思源公益达成合作,并决定无偿提供远程教育设备,搭建支教平台;同年4月,科达云视讯派出科技人员,前往甘肃支教地区,安装校内视频会议设备,在电视屏幕上实现上海、甘肃两地的远程教学、互动,并将学习内容以图文、视频、音乐等多样化形式实时呈现给学生;2013年6月,科达思源—远程梦想中心正式启动。
“有时感到很孤独,不相信任何人,很少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但我不想这样,一直很努力走出自我,但就是害怕,害怕伤害、欺骗。”这是在2013年暑假支教期间,在思源公益的志愿者进行的调查问卷中,一名学生给出的回答。调查发现,当地学生缺乏对社会与时俱进的认识,“有将近一半的高二学生没有坚定的目标,即使有目标也不知该如何实现”。
基于调查结果,公益组与交大老师共同草拟了一份远程教学内容计划。除了开设英语、计算机、社科人文等专题课程,以及核心课程辅导外,公益组更关注支教地区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开设人际交往及沟通技巧、人生梦想教育励志故事分享、考试心理辅导等课程。
来自甘肃当地学生的反馈
技术点亮教育
不忘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2013年12月,“梦想课堂”第一季、共6期远程互动课堂圆满结束;今年4月3日,第二季首期系列讲座“心理课堂”于交大逸夫楼正式开讲,由交大学医学院心理老师缪青作为主讲人;2014年高考期间,利用远程教育设备,交大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还为远方的学生们进行了院校专业介绍、高考考前指导、志愿填报指导等高考专题指导。
缪青老师在给远方的学生上课
据科达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科达思源—远程梦想中心已覆盖甘肃镇原县三岔中学、三岔小学、镇原县二中、河南明德小学,“每个月,公益组都会邀请交大的老师、学生等志愿者,为远方的孩子们进行课程以及心理辅导”。而谈到本次获得最佳公益创新奖,他则表示,下一步,科达将联合交大思源公益,“将思源公益的远程支教系统做成平台化的产品,以便分享给更多的公益组织,帮助更多师资匮乏地区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
[什么是中国公益节]
中国公益节设立于2011年,是首次由大众媒体发起的以“公益”命名的节日,旨在搭建高端化和多元化的互动对话平台,弘扬现代公益精神,倡导公益慈善行为。如今,公益节已经成为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事之一,梅赛德斯-奔驰、中国人寿、麦当劳、安利等知名企业均曾出席。
“公益节是一个和好人的约会,一个和善良的约会。”从2011年的“随手公益”,到2012年的“让公益成为一种态度”,到2013年的“从公益出发,与美丽同行”······一路走来,公益节与爱心人士、公益企业社会团体携手并肩共同成长。
2015年1月22日,第四届中国公益节将在北京举行,以“用公益影响中国”为主题,由中国网、中新网、环球网、中国日报网、美通社、百度公益等联合主办,由林志玲、宁静、杨幂、罗志祥、蔡少芬等共同担任形象大使。
第四届中国公益节设置了开幕式、公益论坛、致敬盛典、公益文化展、公益计划发布、主题晚宴6项主体活动。届时,公益节将再次邀请到中国最杰出的企业家、慈善家、公益学者、传媒领袖,众多极具影响力的明星,也将通过讲述、倡议、演出的形式分享他们的公益主张。现场嘉宾逾800名,逾百家媒体将对公益节进行深度报道。